【停課困獸鬥】停課添特殊學校師生負擔 家長照顧壓力倍增痛症加劇:辛苦都要頂住
發布時間: 2020/04/24 18:33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4:11
新冠肺炎疫情持續,不少學校提倡停課不停學。對一般學生而言,硬件配套、學習成效或未如理想,而對特殊學校的學校來說,教學電子化又衍生其他困難。不論老師、學生,還是家長,都是一項新挑戰。
今年18歲,患大腦麻痺症的肖杰威,是香港紅十字會甘迺迪中心的寄宿學生。他半身痙攣、活動能力時好時壞,也時不時會抽筋,故要帶上單車帽保護頭部。
學校分5日宿、7日宿或走讀3種選擇,不論5日、7日宿,學生定期都會回家見家人,惟杰威因家庭狀況,入學至今都沒回家,已經3年。
學生:難以熟習教學軟件
以前下課後可自由閒逛,跟朋友到圖書館聊天、在課室食零食都可。疫情後要減少社交接觸,大家只能主要以whatsapp,或其他社交媒體溝通。「一開始有點不習慣,因沒接觸開此類軟件,好少用。」打字、錄音要慢慢熟習,實時課堂又要用Zoom、Google Meet等。
由熱鬧的課堂,變成一個人對住屏幕上課,杰威坦言起初有點不適應,也感不便。「要先研究如何操作軟件,輸入課堂編碼;老師在軟件內對住一班同學,不能同時答畢所有問題。用Apps上課,有時聲音也聽得不清楚。」
不但操作上花更多時間,上課問問題時可能疊聲,英文讀音也聽不清,變相更難學得好。除此之外,因不習慣電子產品的介面和操作,交功課也成一大難題。杰威補充:「如要做數學功課,要先拍低,再轉成PDF。」
與外界隔絕 最擔心家人
疫情爆發後,家長到校探訪受限制,不單學生間的交流大大降低,回家見家人的機會亦減少。杰威指,現時的娛樂只剩下玩電子遊戲,最擔心的是家人和課業進度,其他同學也曾表示同樣的憂慮。
我們班3年後會考DSE,擔心課程跟不上,教不完的話就會較蝕底。
現時晚晚都會致電家人,幸好宿舍和老師會提供視像通話,雖然隔住屏幕,但同學仍能看看家人的樣子。
家長:停課後照顧壓力倍增
蔡太的14歲兒子是學校的走讀生,5年前確診亞歷山大症,要坐輪椅、活動能力受限,大小便亦須別人輔助。「他戴住呼吸機睡覺,故要留意住。而因腰骨有壓瘡,要打側睡,常睡兩小時左右就覺得肩膊、盤骨痛,故半夜要不就幫他轉身,要不就放尿,所以我沒試過連續睡超過5小時。」
兒子的覆診科目亦多不勝數,蔡太形容為「由頭到腳趾都有科要覆診」,通常兩星期就有一科。現時除覆診外不會外出,約一個月一兩次,可減就減。外出會戴足口罩、護目鏡、防菌機,輪椅出入後會徹底消毒,將感染風險減至最低。初期經歷過物資搶購滿的時間,幸而有社工、團體如紅十字會捐贈防疫包,才可勉強應付。
疫情爆發前,兒子每日上課的數小時,就是蔡太喘息的空間,但停課後的生活,卻把唯一一段私人時間都奪去。
原本我可以約幾個家長出去行山、唞唞氣,起碼有數小時可以紓緩一下,但現在24小時貼身照顧他,好辛苦。見朋友、約出去更加無可能,只靠電話聊天。
痛症加劇唯有死頂
日夜照顧下,蔡太右手患肩周炎,不能向後拗、也不能舉高,看了好多次骨科、物理治療都治不好。
因為輪椅過床,或者放尿,我每3小時就要抱他上床一次。
爸爸工作要返通宵更,長女今年考DSE,大家各有各忙,故兒子在家的時間,大部分事務都由她一力承擔。「現在肩周炎變得更嚴重,夜晚會痺痛,不過沒辨法啦,好多事都要死頂。」
停課不停學,兒子在家也要網上學習。不過一節45分鐘的課堂,蔡太事前亦要做不少準備工夫。「要替他記住何時上課,臨上課時要為他處理好大小便的問題,不想他上堂要去洗手間,總有種無形的壓力。」連外出買菜,也要跟丈夫夾好時間,處理好兒子的飲食、如廁、上課需要,才可「偷」時間出去一會。
蔡太坦言,多重壓力堆疊,久而久之更加焦慮、低落,也曾被建議跟心理學家面談。「有一兩次半夜覺得好累,兒子周身痛,炆憎的情緒一定有。」
網上教學添困難 盼回復正常
網上教學的成效不及面授,蔡太指或更困難:
理科、數學在網上好難教,學生的吸收能力也有限。而我兒子說話不太清晰,說話要花很多力氣,故老師有時也聽不清楚他在說甚麼,問或答問題時,老師也要多聽一兩次才聽到,現場對答的話當然會好點。
疫情來到第3個月,雖然心理上慢慢適應,但生理上始終吃不消。蔡太雖盼疫情快點過去、回復正常,但同時亦因兒子懂事而感安慰。「我和兒子關係變好,因為他知道我辛苦,現時也計劃買醫療床、吊機等。能照顧的話,就做到最後一刻。」
老師工時加長 學業心理都會照顧
任教英文的黃考秀老師指,自疫情爆發以來,全校教職員均努力搜集網上教學資源,互相分享能促進學習的工具。「相較面授,我們看不到學生的反應。變相每一個步驟、細微位我們都要思考,如何可以令學生在沒有太多協助下,都能掌握和明白教學。」
預計好每一個學生可能面對的難題,預先拍好在影片內解說,籌備教材的時間也就更多。而小學生年紀小,在家學習需家長從旁陪伴,但家長又有正職在身,變相課堂時間會比較飄忽。
例如我一班有9個學生,但每個家長有空的時間不同,就要互相遷就。有時下午一堂、黃昏一堂、夜晚一堂,才能做到實時教學。
停課期長,黃老師指學生的情緒也要兼顧,班主任會定期致電、視像或WhatsApp學生和家長,了解他們的狀況。有時候更會特意約個時間,讓一班同學「視像聚會」。
黃老師說:「試過約網上下午茶,讓他們互相打招呼。他們那種興奮和嘈吵,就好像回到班房般。一見到同學仔就互相問好,喊對方的名字,像渴求(聊天)了好久。有些言語、體能較弱的同學,在那個環境內都開心,也看到他笑。」
香港紅十字會自一月初援助弱勢社群抗疫,現發出緊急呼籲,希望大眾市民慷慨捐款,令累計100,000名本港受疫情影響的弱勢群組可受幫助,如育有兒童的低收入家庭及無家者等,得到個人或家居防疫用品、心理支援及健康教育等服務,助他們渡過逆境。
捐款方法:
記者:吳霆俊